redis是一個開源的、基于ansi c語言編寫的、遵循bsd協議的、支持網絡的、可基于內存的、分布式、可選持久化的鍵值對(key-value)存儲數據庫,并為多種語言提供api接口。最近在學習過程中需要使用redis,因此在linux服務器上部署了一個實例,記錄如下,以便日后參考。
環境為centos7,使用Xshell6和XFtp6進行操作,redis版本為6.2.5。
下載和解壓redis
# 使用wget在Linux系統中下載Redis wget http://download.redis.io/releases/redis-6.2.5.tar.gz <h1>解壓到指定目錄</h1><p>tar -xf redis-6.2.5.tar.gz -C /usr/local/redis/
編譯和安裝Redis
下載后,進入/usr/local/redis/redis-6.2.5目錄進行編譯和安裝。
# 進入Redis目錄 cd /usr/local/redis/redis-6.2.5</p><h1>編譯Redis,如果未安裝gcc,需要使用yum install gcc安裝</h1><p>make</p><h1>如果編譯過程中遇到問題,需要清除之前的編譯結果</h1><p>make -C /usr/local/redis/redis-6.2.5 distclean</p><h1>安裝Redis</h1><p>make PREFIX=/usr/local/redis install
安裝成功后,將生成一個bin目錄和相應的Redis啟動腳本。
設置環境變量
# 編輯/etc/profile文件 vim /etc/profile
在文件末尾添加以下內容:
export PATH=$PATH:/usr/local/redis/bin
使配置生效:
source /etc/profile
使用which命令驗證環境變量是否設置成功:
which redis-server
設置Redis開機自啟動
# 在redis-6.2.5目錄中復制一份redis.conf配置文件 cp redis.conf /usr/local/redis/config</p><h1>進入配置目錄</h1><p>cd /usr/local/redis/config</p><h1>編輯redis.conf文件</h1><p>vim redis.conf
將daemonize參數改為yes,這意味著Redis將作為后臺進程啟動,類似于在Linux中使用-d參數啟動。
設置開機自啟動:
# 復制Redis的初始化腳本到Linux的init.d啟動目錄 cp utils/redis_init_script /etc/init.d/redis</p><h1>為Redis文件添加執行權限</h1><p>chmod +x /etc/rc.d/init.d/redis</p><h1>編輯Redis啟動文件</h1><p>cd /etc/init.d && vim redis
修改EXEC、CLIEXEC、CONF這三個參數,分別表示redis-server的位置、redis-cli的位置和redis.conf的位置。
設置Redis開機自啟動命令:
# 設置Redis開機自啟動 chkconfig redis on
驗證是否設置成功:
chkconfig --list
如圖所示,看到Redis開機自啟動配置成功。
重啟Linux系統,并使用ps -elf|grep redis命令查看Redis是否可以開機自啟動。
允許Redis遠程訪問
要允許Redis遠程訪問,需要對之前提到的redis.conf進行配置:
# 編輯redis.conf文件 vim /usr/local/redis/config/redis.conf
將protected-mode參數的值改為no,然后注釋掉bind 127.0.0.1,這樣可以允許所有IP訪問。當然,在生產環境中不建議直接這樣設置。
Redis啟動命令
# 啟動Redis service redis-server start</p><h1>停止Redis</h1><p>service redis-server stop
也可以使用ps命令查看進程ID,然后使用kill -9命令終止相應進程。啟動Redis也可以直接在bin目錄中使用命令:
# 啟動Redis并指定配置文件 ./redis-server /usr/local/redis/config/redis.conf