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entos系統磁盤分區與管理詳解:fdisk與parted命令行工具的使用
本文將詳細介紹如何在centos系統中使用命令行工具fdisk和parted進行磁盤分區和管理。 請務必在操作前備份所有重要數據,以避免數據丟失。
一、準備工作
- 數據備份: 這是至關重要的步驟,請確保所有重要數據已備份到安全位置。
- 識別可用磁盤: 使用lsblk或fdisk -l命令查看系統中可用的磁盤設備,確認您要操作的磁盤設備名稱(例如/dev/sda)。
二、使用fdisk進行分區 (適用于MBR分區表)
fdisk是常用的磁盤分區工具,適用于MBR分區表。
- 啟動fdisk: 輸入sudo fdisk /dev/sdX啟動fdisk工具,其中/dev/sdX替換為您要分區的磁盤設備名稱。
- 查看分區表: 輸入p查看當前磁盤的分區表信息。
- 創建新分區: 輸入n創建新分區,然后按照提示依次選擇:
- 分區類型 (主分區p或擴展分區e)
- 分區號
- 分區起始扇區 (通常按回車使用默認值)
- 分區結束扇區 (指定分區大小,例如+20G表示創建20GB大小的分區)
- 設置分區類型: 創建分區后,可以使用t命令修改分區類型(例如,將分區類型設置為Linux ext4文件系統)。
- 寫入分區表: 輸入w保存更改并退出fdisk。
三、使用parted進行分區 (適用于gpt分區表)
parted工具支持GPT分區表,對于較大的磁盤或需要更多分區的場景更為適用。
- 查看分區布局: 使用sudo parted /dev/sdX print查看當前磁盤的分區布局。
- 創建分區: 使用mkpart命令創建分區,例如:
- 創建主分區:sudo parted /dev/sdX mkpart primary ext4 0 200G (創建從0扇區開始,大小為200GB的主分區,并將其類型設置為ext4)
- 創建擴展分區:sudo parted /dev/sdX mkpart extended 200G 100% (創建從200GB開始到磁盤結尾的擴展分區)
- 保存分區表: 使用sudo parted /dev/sdX save保存分區表更改。
四、格式化分區
使用mkfs命令格式化新創建的分區。例如,將/dev/sdX1分區格式化為ext4文件系統:
sudo mkfs.ext4 /dev/sdX1
五、創建掛載點
使用mkdir命令創建掛載點目錄,例如:
sudo mkdir /mnt/data
六、掛載分區
使用mount命令將分區掛載到掛載點:
sudo mount /dev/sdX1 /mnt/data
七、永久掛載分區 (編輯/etc/fstab)
為了使分區在系統啟動時自動掛載,需要編輯/etc/fstab文件。 請謹慎操作此步驟,錯誤的配置可能導致系統無法啟動。 建議先備份/etc/fstab文件。 添加一行類似如下內容:
/dev/sdX1 /mnt/data ext4 defaults 0 0
八、驗證掛載
使用mount命令驗證分區是否已正確掛載:
mount | grep data
注意: 以上/dev/sdX和/dev/sdX1需要替換為您實際的磁盤設備和分區名稱。 請仔細核對,避免錯誤操作導致數據丟失。 在進行任何分區操作之前,強烈建議您再次確認已備份所有重要數據。